领补贴啦!说一说土地“带薪休假”
土地“带薪休假”,还有补贴拿?真的?假的?
其实,这事不算新鲜,早几年就在好多地方试点啦!而且这“带薪休假”还是分类的,有“半休”和“全休”两种。
专业来说,“半休”其实就是“轮作”,也叫“倒茬”,就是在一个地块上不是连着很多季、很多年种一种作物,而是轮着种。比如说黑龙江黑河市有一家合作社,有将近两万亩地,以前主要种玉米,现在,这一茬种完了玉米,下一茬会种植大豆。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轮作休耕让土地歇口气》
说轮作是“半休”,是因为它也是土地的一种休养方式。一块地上轮换着作物种类来种,可以均衡利用土壤养分,防治病虫害,特别是种大豆,可以给土地增加“营养”。大豆是“固氮植物”,它的根部会长出很多“根瘤”,这是一种有益微生物——根瘤菌入侵的结果。根瘤菌能把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含氮化合物,这样既可以减少氮肥的使用量,也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轮作休耕让土地歇口气》
实行轮作休耕之后,土地得到了休养,增加了营养,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品质都有了提升。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轮作休耕让土地歇口气》
再看“全休”,就是“休耕”。比如在长江流域,不少地区的耕作制度是种一季小麦、再种一季水稻,现在在试点地区,种小麦的时间都用来让土地“休息”,不过不是让地空着,而是种上了紫云英。紫云英是一种绿肥植物,也具有固氮的作用。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轮作休耕让土地歇口气》
在种植水稻之前,直接把紫云英翻到地里去,对增加土壤肥力很有好处。因为地力提高,种出的优质大米卖出了高价,一季的收入比以前一季水稻一季小麦的收入还高。
轮作、休耕,都是为了让“超负荷工作”的土地歇口气,休养生息。我们说严守18亿亩红线,不仅要保耕地数量红线,还要保质量红线,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2016年,国家出台《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主动应对土地生态资源压力。
《粮食安全干部读本》视频《轮作休耕让土地歇口气》
实践证明,实施轮作休耕试点的地方,大多数土地的土壤状况都有了改善。对于参与的种植户,国家还会给予一定的补贴。以黑龙江省为例,2020年轮作试点每亩每年补贴150元,水稻休耕试点每亩每年补贴500元,2021年初步定的也是这个价。
2021年2月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范围,面积达到4000万亩。”除此之外,关于提高耕地质量的措施还有:“制定实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建设一批国家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开展国家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推进退化耕地治理,建设200个集中连片示范区。实行污染耕地分类管理,治理面积5000万亩。”
科学用地、科学养地,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好书大家读:本书在各大网络平台均已上线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