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味:父母与岁月的和解
阡陌的述说2021.2.7阡陌的述说2021.2.7
06:06未知来源
播放
中国人很含蓄,总是不愿意过多表现自己的内心,害怕麻烦别人,害怕成为负担。
然而这种心理在老人身上,存在尤为普遍。
对于“老人味儿”,你如何理解?
张泉灵在《奇葩说》节目里讲了一个故事,多年以前,她还当记者时,曾做过一个关于中国空巢老人家庭比例的话题调查,也曾发觉不少老人身上、家中都有种相似的“怪味儿”。
为此,她还专门跑去向医生朋友咨询,但是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于是,她在采访一个老太太时,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奶奶,您多久洗一次澡?”
老太太迟疑了片刻,缓缓地说:
“我啊,尽量不洗澡,老一个人在家,人老了,洗澡是最危险的事,万一摔了呢,我这后半辈子,我给孩子得添多大负担呢,我自己的生活怎么办呢?”
至此她才知道,
那种让人嫌弃的“老人味”,
是岁月的印记,
更藏着老人们的沉默与隐忍。
老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后空无一人
安徽蚌埠,一位独居老人不慎摔倒在阳台,只能拼命敲打脸盆向人求救,光着身子的老人,就这样在冰凉的地上躺着,呼救着,饥肠辘辘着,整整四天四夜,而面前的老人,竟是如此的瘦骨嶙峋。
上海一个小区内,一户紧闭的房子,多日传出难以忍受的臭味。报警后才发现,房内67岁的独居老人,在家中已经离世多日。
曾几何时,儿孙绕膝,尽享天伦,
是多少人关于养老的美好想象。
而在现实中,
对绝大多数独居老人来说,连基本的生存都是莫大的难题。
《世说新语》有云:“生老病死,时至则行。”
可对独居人群来说,晚年的安全和尊严成了一种奢侈,
有时甚至连他们的离去,也无人知晓。
前阵子,
有篇名为《对不起,这2.5亿被二维码抛弃的人,正在消失》的文章,
一度刷屏。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扫码的老人们,
被隔绝在新世界之外,成了互联网的遗忘者。
但对于独居老人来说,
被时代遗忘,远没有被儿女遗忘来得更加无助。
而内心深处那些无法排遣的孤独,
是比生存的困境更为隐秘的角落。
老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背后空无一人。
错过便会成为遗憾
一则名为《多住几天的家》的短片里讲到,老伴去世后,老人独自一人住在老旧的房子里。子女一年到头也不回家几次,而父亲的日常,就是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地走着,跟家具对话,和花草聊天,甚至假装孩子们都在,召开起了“家庭会议”。短片中令人鼻酸的片段,也在生活中真实地上演着。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人们常常歌颂父母的伟大,却很少想过父母老去,环顾四周不见子女时,内心的孤单与寒冷。
人到暮年最大的悲哀,
不是岁月带来的记忆衰退,行动不便,
甚至不是疾病缠身。
而是生儿育女,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辈子。
生命的末尾,
却活成了一座无人问津的孤岛。
年老从不是最大的悲哀,错过了父母晚年的时光,留下永久的悔恨才是。
毕淑敏在自己的文章里曾写道,“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好好爱父母吧,理解他们,陪伴他们,告诉他们——
“别怕麻烦,有我在。”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述说”栏目
来源|中国新闻网、洞见(原文有删减)
主播|张玮
编辑|史紫炜
责编|康轩山
监审丨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