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粽”是情!中国粽子如何香飘海外?

时间 • 2025-07-23 17:18:16
文化
端午
咖啡

端午将至,粽叶飘香

粽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每逢端午

粽子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必备的美食

眼下

粽子市场也迎来了销售高峰

截至目前

粽子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左右

端午食粽的文化不光在中国生生不息

如今也已传播到国外

受到外国人的青睐

那么

今年有哪些粽子在国外火出圈?

中国粽子缘何香飘海外

今年有哪些新奇粽子?

走出国门的粽子们

小小的粽子承载着中华文化,日益成为海外华人思念故乡的寄托,也给不少喜好中华美食的外国友人“解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粽子最近都迎来了出口热潮。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黄埔海关共监管出口粽子92.55吨,同比增长120.07%;1月至5月,浙江嘉兴地区粽子累计出口552.38万元,同比增长12.36%。截至目前,中国食品企业的30多个粽子品种远销到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比增长18.5%。那么,都有哪些粽子品种在国外火出圈了呢?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

广东裹蒸粽出口量翻倍增长

裹蒸粽是是广东省肇庆市特产,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现在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日,在肇庆市鼎湖华记裹蒸粽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忙碌有序,称馅料、装糯米,翠绿的柊叶在高大的铁甑中转折,一根根打了田字结的水草被妥帖地缠绕在柊叶上面,一个个造型饱满、呈金字塔形状的传统裹蒸粽便呈现在眼前。随着时代变迁,裹蒸粽在传统食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人们根据喜好选择合适的配料,这也使得口味越来越多。

图源:光明网

据了解,近年来,肇庆裹蒸粽在粽子的形象、口感和食材上不断推陈出新,成功拓展新西兰、北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在马六甲河河畔邂逅娘惹粽

每年到了端午时节,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河河畔,一种具有南洋风味的粽子——娘惹粽十分火爆。娘惹粽在马来西亚又称蓝花粽,外表色泽鲜亮,一口下去有甜、咸、香、鲜等口味。娘惹粽的一角或是一部分是蓝色的,那是因为娘惹们喜欢把一种可食用蓝花放到清水里搅煮成靛蓝色汁液,将其用作天然色素。

图源:大众日报

娘惹粽虽然同样使用五花肉作为主要馅料,但味道和鲜肉粽的味道却有很大不同,口感是咸中略甜,而且感觉不到油腻。这种粽子依靠冬瓜糖调出甜味,用芫荽粉、白胡椒等代表性南洋香料加上豆酱炒制成微辣和浓郁的酱料,再配上肉丁的鲜,味道的层次感很强。

遂昌长粽首次打开海外销售渠道

图源:浙江日报

近日,浙江省遂昌县多家长粽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忙着赶制遂昌特色长粽。五月中旬,遂昌县与海外客商签订了一笔价值100万元的订单,后续这些长粽将销往塞尔维亚,这也标志着遂昌长粽成功“走出国门”,实现遂昌农特产品出口零的突破

图源:潮新闻客户

长粽作为遂昌的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形状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这种粽子呈圆柱形,长约20到30厘米,采用高山糯米、高山箬叶和龙须草制作,内馅包括红枣、鲜肉、梅干菜等,口感香糯可口。遂昌长粽不仅是端午节期间的传统食品,也是当地重要的文化符号,象征着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

外国友人“沉浸式”体验端午“中国风”

端午节的全球化影响,尤其建立在粽子逐渐打开海外销路的大背景下,使端午佳节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和传播,成为了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作为端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粽子的不断出口不仅丰富了端午的内涵与外延,更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图源:央视网

最近几天,在浙江嘉兴,几位国际友人在粽子非遗体验馆学习包粽子,体验我国的端午文化。在一家粽子店里,几位来自摩洛哥、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国际友人正兴致勃勃地跟粽子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胡建民学习包粽子。在浙江嘉兴,粽子不仅仅是一道传统美食,更是嘉兴的一张美食名片,让中国的端午文化走出国门,使越来越多外国人为之着迷。

而在泰国,受华人华侨的影响,不少泰国人也会吃粽子、过端午节。泰国人称端午节为“芭掌节”,这个名称的发音源自中国南方方言中的“肉粽”一词。据记载,粽子伴随华人下南洋,从中国潮汕地区传到了泰国,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类似于国内粽子的“南咸北甜”,泰国的粽子也有小巧玲珑扎成串的碱水甜粽“吉掌”,和个头大、用料丰富的“芭掌”。甜粽“吉掌”源于潮汕地区的栀粽,本身呈棕黄色,没有其他馅料。相比于“吉掌”,记者在曼谷唐人街粽子摊位上看到更多的是大个头的“芭掌”。“芭掌”有咸有甜,用料丰富。咸口肉粽“芭掌”更为常见,馅料主要有咸蛋黄、板栗仁、香菇、猪肉、虾仁、芋头等,类似国内南方的肉粽。

图源:央视网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从中国商业联合会了解到,全球首个中国传统节令食品国际标准——“粽子食品法典国际标准”今年正式发布,为粽子打开国际市场创造了新机遇。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相信一颗小粽子也能“粽”情万里、“粽”贯五洲,让端午成为联接中外的文化纽带。

“粽”给你吃出花样来

这两年,粽子口味可以说“卷”出了新高度,多种元素融入其中,新奇口味层出不穷。只有想不到,没有“粽”不到。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

云南保山推出“咖啡粽”

图源:央视新闻

在云南保山,当地人把小粒咖啡和糯米搭配起来做“咖啡粽子”。新鲜烘焙的小粒咖啡研磨成咖啡粉,冲泡成浓郁的咖啡液,倒入浸泡好的糯米中。经过充分浸泡的糯米粒变得饱满且色泽均匀,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熟练地包着粽子。包好的粽子再次浸泡在咖啡液中两小时之后,就可以用咖啡液进行蒸煮了。淡棕色的咖啡粽,散发出诱人的光泽,再搭配上红糖,咖啡的醇香与粽叶的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芝麻高菜肉粽在上海隆“粽”登场

图源:上观新闻

近日,在以酱菜酱料闻名于世的上海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场,把“酱”文化包进了粽子里。在全土工作室多番调试下,全新推出芝麻高菜肉粽,巧妙将芝麻高菜融合于糯米之中,不止于肉香四溢,更饱含芝麻与高菜的独特风味及营养价值。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加迎合健康需求,芝麻高菜还采取降低盐度的做法,使口感更清爽,每一口咬下去,都能感受到传统与美味的完美结合。

芋泥紫米奶酪粽畅销苏州

图源:苏州日报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些甜品店在粽子的制作上推陈出新。在景德路沿线的一家甜品店,新推出的芋泥紫米奶酪粽成为最近的销售冠军。“与传统的粽子不同,这款粽子更像一款半甜品。我们选用了云南墨江的紫米和荔浦的芋头,更偏向于清甜的口味。”老板娘告诉记者,最近大部分到店的顾客都会选择购买几个,配上咖啡,刚刚好。

粽子走向国际化

正体现出中华民族

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与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

一“包”一“容”之间

粽子是温暖朴素的乡土情

是无与伦比的中国味

来源|央视网、环球时报、中新网、潮新闻、央视财经、人民网、大众日报、浙江日报、苏州日报等

编辑|王洛琦(实习)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