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葛树志:智造业突破要多学科融合,不是单打独斗
在他看来,过去陶瓷历史上中国是领先世界,也为世界做了很多贡献。经历了制土、练泥、成型、装饰,配釉、干燥和烧制一系列工艺流程。再到后面的郑和下西洋,也推动了天文学、地理测绘等多个方面的进步。“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既是良性竞争,也是相互成就。这也是目前世界的主题。”
围绕智能制造未来的使用领域特征,葛树志分析了两个标准。一是军方标准。他表示军方的标准是战略性的,现代军事设备在精确度、可靠性、耐久度之外,需求也越来越复杂。随着各个兵种合作完成任务的要求提高,也注重软件系统的互操作性,和人工智能对硬件的协调作用。
二是民用标准。他举例说明道,欧洲造船业因为造价过高,将产业迁到了亚洲的企业,“民用在准确度、可靠性、耐久性的基础上是更加考虑经济性的。”此外,机器人性化也是提升舒适度的重要方面。
他强调,未来在科学技术之外,艺术能带来更高端的东西、更先进的东西,“在剑桥大家拿本科不叫bachelorofscience,就叫bachelorofart。把科学和技术也提高到艺术层面。艺术、数学、工程、技术学科在顶层集成多学科,跨界和跨学科的才能真正走上有机的融合和有机的系统集成。”
未来的智能制造趋势是什么?葛树志认为,它一定是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能力,传统制造、AI技术、6G以及云计算和IT技术连接起来之后,一定能让智能制造更新换代,并焕发青春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他建议,在未来科技的发展中,无论是芯片制造、燃油汽车还是电动汽车、芯片制造,需要有所贡献和突破,一定要多学科集成和融合,而不是单打独斗。
(作者:陶力编辑: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