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澳门|专访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马志达:品牌IP打造应结合澳门文化底蕴,顺应“Z时代”的消费需求
05:21
针对澳门的旅游和城市文化IP打造,近日,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马志达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专访。马志达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品牌建设可借助科技手段增强产品线上线下的体验感,同时品牌应该做好产品风险把控。品牌IP的建设可以结合澳门的历史文化,实现文旅融合,更好促进澳门旅游业发展。
马志达成立了全国首家澳门投资者设立的私募基金,支持年轻人创业发展。他提到,当前横琴深度合作区(下称“深合区”)的设立为企业和年轻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横琴可以发挥其空间广阔的地理优势,引进更多的国内企业,发展多元产业,年轻人也要担起责任勇于尝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下称“大湾区”),助力国家的发展。
了解“Z世代”消费群体的个性
另外,年轻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同样或同类型的产品形成自己的社交圈,通过消费为自己树立一个标签,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与相同爱好者建立人际关系网的社交需求。我们看到,年轻一代经常“种草”一个品牌或者产品,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会及时分享,带动更多人购买。这种热衷社交分享的“Z世代”文化,建立自己“同好”的圈层文化,对于品牌产品的设计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产品设计既需要了解“Z世代”消费群体的个性,也需要尽力匹配品牌本身的价值文化。
同时,由于网络信息巨大的传播潜力,品牌的负面消息也会传递很快,这要求设立专门部门去进行风控。例如,一个餐厅或者服装品牌,年轻人尝试之后可能会在互联网分享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这可能对品牌产生巨大影响。
“旅游+体育”发展前景
另外,我们需要大力拓展线上线下渠道,比如新的社交媒体渠道的探索,确保无缝衔接的全渠道体验。从知道产品、了解产品、购买产品、分享产品、反馈产品等,打造行程全链条的完整体验,尤其注意在服务、试用以及面对面的社交互动,推动建立年轻人对品牌的忠诚度。
在现阶段,我认为可以通过“元宇宙”等科技手段,创造机会让游客在虚拟空间体验他们感兴趣的澳门项目。网红打卡就是其中一个方法。不少游客就是通过小红书等线上平台搜索澳门的门店,然后再到线下进行体验消费。
很多人来澳门观光旅游不仅仅为了消费购物,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特色的“大三巴”、澳门美食等也是大家的关注点。所以,我们在经营澳门本地特色IP的时候,也一定要结合澳门特有的“文化特色”、“城市属性”去做。参与文创IP的过程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也能催生文创行业的参与享受感和成就感。
就澳门品牌来说,我认为“旅游+体育”发展前景不错。其实,澳门很早就有做“旅游+体育”的建设,比如格兰披治大赛车和赛事博物馆,以及WTT澳门国际乒乓球赛,可以通过“旅游+体育”的形式,融合抽奖等娱乐元素,让澳门赛事文化吸引更多的年轻游客。
同时,我认为可以多引进人工智能公司到澳门发展。很多内地的AI公司发展已经很成熟,将他们的技术应用在澳门的现实生活场景里面,比如澳门很多酒店已经引入AI系统,很多其他行业也在慢慢接触AI技术。
未来才是唯一能改变的
至于时间分配,我习惯每周调整自己的行程表,把需要完成的事情穿插在其中,做好时间管理。社会工作不是我们的全职,所以需要先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让自己变强大才更有能力去关心别人、帮扶社区。青年工作中很经常是义务参与,遇到的也都是志趣相投的同道中人,不会觉得有哪方面特别困难,因此,社会工作过程中带来的意义感让人特别开心。
知识永远也学不完,因此也不要在某个阶段觉得满足,同时要多反思以前的错误,进一步思考怎么可以在未来做得更好,毕竟未来才是唯一能改变的。
我鼓励大家追求自己的理想工作,尝试走出舒适区。刚开始不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但作为青年一代,应该多尝试不同的领域。在创业方面,现在内地的很多文化、经济都值得澳门年轻人学习,澳门青年可以在内地学习完以后回来澳门创业,或者在内地创业也是有很多机会的。
随着信息科技、道路交通的发展,大湾区城市之间的日常互动往来会越来越多,深合区的设立也将带来更多新的产业活动,其中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年轻人应该在心态上做好准备迎接这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共同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统筹:于晓娜
监制:方晓茸
记者:蔡依莹
编辑:李艳霞
拍摄:朱景辉、梁远浩
制作:朱景辉、章启良
设计:廖苑妮
实习记者:杨碧丹、蒋希泠、汪韬
(作者:蔡依莹编辑:李艳霞)